《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8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⑴勝人持汤沃灌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腰白玉之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天下缟素
C.吾妻之美我者D.一狼洞其中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热水 (2)通“披”,穿(2分,每题1分)
小题2:C(2分)
小题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2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4:①学习要勤奋刻苦。 ②学习要以读书为乐。(2分,每点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1)的古今异义,(2)为 通假字,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加点词用法的能力。例句中“腰”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B、C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C中的“美”为形容词的异动用法。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以、若”等字,同时注意到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宋濂的求学经历”来谈启示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2(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①之供,父母岁有裘葛②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①廪稍:官府发给的粮食。②葛:夏天穿的衣服。③天质:天资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②黑质而白章
B.①色愈恭,礼愈至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①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②诚宜开张圣听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 ②若皆罢去归矣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C.①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文字均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
B.甲段文字作者叙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以此来勉励东阳马生。
C.甲、乙两段文字中作者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从甲、乙两段文字来看,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越。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学习的角度,谈谈上面两段文字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A
4.(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意思对即可)
5.答案要点:勤奋刻苦,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虚心好问,专心致志。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3送东阳马生序(选段)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参考答案:
15.鞋子,两顿(次),挂在腰间,羡慕。(4分,每个1分)
16.仆人拿着热水来给我浇洗,又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我才暖和过来。(3分,意对即可)
17.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 ……此处隐藏6927个字……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意图。
C、多用对比手法。例如把“先达德隆望尊”与“门人弟子填其室”进行对比。
D、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均细致入微。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C
6、D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4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5、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7、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8、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9、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20、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21、“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2、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23、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24、.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2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26、 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27、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28、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9、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30、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理解答案:
15、 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16、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17、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18、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19、
○1“日有廩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
○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
○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
○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20、
○1“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
○2“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 鲜明而有说服力。
21、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22、 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我赞成“中有足乐”。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23、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4、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专;同意这种观点,学习条件的优越,不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主观上是否努力。
25、 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重要性。
26、点明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27、赞扬马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8、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9、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30、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问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烨然若神人 判若两人
B.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 臭气相投
D.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意对即可)
4.B
5.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